中國各朝代更替順序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圖,附帶朝代順序表口訣,文字解釋,各朝疆域圖...縱觀中國歷史,朝代更迭相對比較頻繁,按正史記載,主線基本如下:總脈絡夏朝—(鳴條之戰(zhàn))— 商朝—(牧野之戰(zhàn)/武王伐紂)— 周朝—(秦滅六國)— 秦朝—(劉邦占咸陽)— 漢朝—(曹丕篡漢)— 三國—(司馬炎篡魏)— 西晉—(八王之亂)— 東晉—(劉裕代晉自立)— 南北朝—(楊堅受禪代周稱帝)— 隋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 唐朝—(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后梁)— 五代十國—(趙匡胤陳橋兵變)— 北宋—(靖康之恥,宋室南遷)— 南宋—(崖山海戰(zhàn))— 元朝—(朱元璋稱帝)— 明朝—(山海關大戰(zhàn),清軍入關)— 清朝;各朝代特點商朝:好鬼神,屠戮人命;西周:地方離心,內(nèi)外勾結(jié),亡于少民;東周:中央式微,群雄并起,禮崩樂壞;秦朝:剛者易折,使民牛馬,以暴制暴;西漢:任人唯親,閹黨當?shù)?,皇帝荒淫;東漢:閹戚相爭,豪強崛起,皇帝受制;三國魏:皇族內(nèi)訌,托孤庸臣奸臣;三國蜀:窮山惡水,兵少將寡,決戰(zhàn)皆敗;三國吳:士族欺皇,國力有限,蜀亡失助;西晉:清談誤國,宗室殘殺,壓迫少民;東晉:門閥敗落,皇權衰弱,取而代之;五胡十六國:種族相殘,以殺止殺,血型黑暗;南北朝:將領權重,君王昏暴,李代桃僵;隋朝:好大喜功,不惜民力,官逼民反;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皇帝昏庸;北宋:重文輕武,歲幣買安,缺少馬場;南宋:偏安一隅,猜忌大將,奸臣當?shù)?;遼金:民族壓迫,腐化墮落,腹背受敵;西夏:國力弱小,土地貧瘠,逞強好勝;元朝:不通教化,視民為奴,軍備松弛;明朝:體制問題,黨宦相爭,天災人禍;清朝:閉關鎖國,內(nèi)憂外患;口訣: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對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終。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詳解大全——中國古代朝代順序表(共28張P...中國朝代更替暨各朝皇帝一覽表(完整版)中國朝代順序表 -中國朝代更替表,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圖,附帶朝代順序表口訣,文字解釋,各朝疆域圖...一首中國朝代順序歌,教你輕松記下中國朝代!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理性· 愛國 · 思想朝代順序表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前蜀、后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國歷代皇帝順序表導讀(目錄)·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表·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名稱來歷·中國歷史上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王朝·中國朝代前綴的含義·中國皇帝的謚號、廟號、年號、尊號·中國歷史朝代持續(xù)的時間(國祚)·中國歷朝歷代國都一覽·中國歷史年代簡表英文版·中國簡史展開↓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表返回頂部圖表:中國歷史朝代演進表(查看舊版本)圖表:中國歷史朝代紀年表動畫:中國歷史朝代演變史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統(tǒng)治民族開國皇帝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nóng),“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朝①約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縣華夏族禹商朝約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華夏族湯周朝西約前1029-771年鎬京陜西西安華夏族文王姬昌東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陽華夏族平王姬宜臼戰(zhàn)國前475-221年 華夏族先秦國君世系表秦朝前221-207年來源:中國歷史朝代咸陽陜西咸陽華夏族秦國歷代國君始皇帝嬴政秦朝歷代皇帝漢朝西漢前206-公元8年長安陜西西安漢族太祖劉邦②西漢皇帝列表新朝③9-23年常安陜西西安漢族王莽玄漢23年2月~25年9月宛城洛陽長安河南南陽河南洛陽陜西西安漢族更始帝劉玄東漢25-220年洛陽河南洛陽漢族光武帝劉秀東漢皇帝列表三國曹魏220-265年洛陽河南洛陽漢族魏文帝曹丕蜀漢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漢族漢昭烈帝劉備孫吳222-280年建業(yè)江蘇南京漢族吳大帝孫權晉朝西晉265-316洛陽河南洛陽漢族晉武帝司馬炎西晉皇帝列表東晉317-420建康江蘇南京漢族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皇帝列表十六國④304-439前趙(漢趙)304-318平陽山西臨汾匈奴族高祖光文皇帝劉淵319-329長安陜西西安成漢306-347成都四川成都巴氐族太宗武皇帝李雄前涼314-363姑臧甘肅武威漢族高祖明王張寔后趙319-351襄國河北邢臺羯族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龍城遼寧朝陽鮮卑族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前秦⑤351-394長安陜西西安氐族世宗明皇帝苻健后秦384-417長安陜西西安羌族太祖武昭皇帝姚萇后燕384-407中山河北定州鮮卑族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西秦385-431苑川甘肅榆中鮮卑族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后涼386-403略陽甘肅平?jīng)鲐底逄孳参浠实蹍喂饽蠜?97-414西平青海西寧鮮卑族烈祖武王拓跋烏孤南燕398-410廣固山東益都鮮卑族世宗獻武皇帝慕容德西涼407-421酒泉甘肅酒泉漢族太祖昭武王李暠胡夏407-431統(tǒng)萬城陜西靖邊匈奴世祖烈武皇帝赫連勃勃北燕407-436和龍遼寧朝陽高句麗燕惠懿帝高云北涼397-439張掖甘肅張掖盧水胡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冉魏350-352鄴城河北臨漳漢族武悼天王冉閔*西燕384-394長子山西長子鮮卑族濟北王慕容泓*西蜀(后蜀)405-413益州四川成都漢族成都王譙縱南北朝420-589南朝劉宋420-479建康江蘇南京漢族宋武帝劉裕南北朝皇帝列表蕭齊479-502建康江蘇南京漢族齊高帝蕭道成蕭梁502-557建康江蘇南京漢族梁武帝蕭衍南陳557-589建康江蘇南京漢族陳武帝陳霸先北朝北魏⑥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鮮卑族魏道武帝拓跋珪洛陽河南洛陽東魏534-550鄴河北臨漳鮮卑族魏孝靜帝元善見西魏535-556長安陜西西安鮮卑族魏文帝元寶炬北齊550-577鄴河北臨漳鮮卑族齊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長安陜西西安鮮卑族孝閔帝宇文覺隋朝581-618大興陜西西安漢族隋文帝楊堅隋朝皇帝列表唐朝⑦618-907長安陜西西安漢族唐高祖李淵唐朝皇帝列表五代十國⑧后梁907-923汴河南開封漢族梁太祖朱晃五代十國皇帝列表后唐923-936洛陽河南洛陽沙陀族唐莊宗李存勖后晉936-947汴河南開封沙陀族晉高祖石敬瑭后漢947-950汴河南開封沙陀族漢高祖劉暠后周951-960汴河南開封漢族周太祖郭威前蜀891-925成都四川成都漢族高祖王建后蜀925-965成都四川成都漢族高祖孟知祥楊吳892-937廣陵江蘇揚州漢族太祖楊行密南唐937-975江寧江蘇南京漢族烈祖李昪吳越893-978杭州浙江杭州漢族武肅王錢鏐閩國893-945長樂福建福州漢族太祖王審知馬楚896-951長沙湖南長沙漢族武穆王馬殷南漢905-971廣州廣東廣州漢族高祖劉龑南平907-963荊州湖北荊州漢族武信王高季興北漢951-979晉陽山西太原沙陀族世祖劉崇宋朝⑨北宋960-1127開封河南開封漢族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皇帝列表南宋1127-1279臨安浙江杭州漢族宋高宗趙構南宋皇帝列表遼朝(遼國)916-1125上京汴京內(nèi)蒙赤峰河南開封契丹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遼太宗耶律德光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白族太祖段思平西夏1032-1227興慶府寧夏銀川黨項族景帝李元昊金朝(金國)1115-1234會寧阿城(黑)女真族金太祖阿骨打金朝皇帝列表中都北京汴京河南開封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皇帝列表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漢族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皇帝列表清朝⑩1636-1911北京北京滿族清太宗皇太極清朝皇帝列表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東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更多:中國朝代歌備注:①中國歷史按照5000年計算那么就要把三皇五帝等神話納入了。根據(jù)經(jīng)過4年匆匆結(jié)題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結(jié)論,夏朝應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當然夏商周斷代工程被人諷刺是“系統(tǒng)性編造歷史”。②漢高祖既非劉邦的廟號,也非謚號。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謚號為“高皇帝”。但自漢武帝時代的史學家司馬遷開始稱劉邦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其實稱謚號“漢高帝”或廟號“漢太祖”才是正確的。太祖和高祖的區(qū)別③王莽既無廟號也無謚號,雖然自稱新朝皇帝(8年-23年),但后來劉姓君主并沒有對王莽進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進行之中唯一一個沒有追封廟號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時為前代多個皇帝追封廟號,廟號也從他這一代開始泛濫。王莽被《漢書》視為逆臣賊子。后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評價才有所改變。按照正統(tǒng)思維,新朝是中國兩個既被承認又不被承認的朝代之一。④五胡十六國(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的五胡在中國北方范圍內(nèi)相繼建立的國家。圖表中皇帝的稱謂采用廟號+謚號的方式?!拔搴鶉钡恼f法源自北魏史學家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這十六國分別為:成漢(巴氐)、前趙(匈奴)、后趙(羯)、前涼、前燕(鮮卑)、前秦(氐)、后燕(鮮卑)、后秦(羌)、西秦(鮮卑)、后涼、南涼(鮮卑)、西涼(氐)、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及胡夏(匈奴),簡稱“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shù)目遠多于16個,在當時具有較大影響的仇池、代國、高句麗、冉魏、西燕、吐谷渾、西蜀和翟魏等。1)十六國里前秦的開國皇帝是苻健,發(fā)起淝水之戰(zhàn)的是苻堅,家族姓氏——艸的“苻”,不是“符”,很多史料都會錯寫成“符”。2)北燕的島,南至越南北部。唐宋: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中國文化、經(jīng)濟得到巨大發(fā)展的兩個帝國時期。兩朝之間間隔歷時53年的五代十國。漢唐:漢朝、唐朝:中國最強大的兩個帝國時期。兩朝之間間隔369年的魏晉南北朝和37年的隋朝。人們常說的漢唐氣象令人嘆為觀止,所謂康乾盛世則讓人唏噓汗顏。換言之,漢唐盛世才是被世人公認的。至少可以說,中國最輝煌的盛世是漢唐。漢朝留給世界最霸氣的聲音: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銖。漢朝,是中華文明的底盤,今天中國基礎民族自認來自于漢朝,自稱漢人。唐朝,是中華文明的精神高地,雖然今天我們自稱漢人,但是歪果仁仍然稱我們?yōu)樘迫?。它是影響遍及東亞及東南亞,是中華文明最大的一次文化輸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中國唐朝和宋朝之間分裂割據(jù)的時期。五代主要為中原一帶的中原王朝;十國則主要為長江流域一帶的割據(jù)政權。宋遼金夏:宋朝、遼朝(亦包括西遼)、金朝、西夏:這一時期與兩宋并列而立的邊疆少族民族建立的政權。宋遼金元:宋朝、遼朝、金朝、元朝:多民族競爭時期,漢族的宋朝、契丹族的遼朝、女真族的金朝與蒙古族的元朝爭奪中國的時代。其中穿插西夏與大理等國。宋元:宋朝、元朝:中國歷史上商業(yè)、文化和航海最為發(fā)達的兩個時期。元明清:元朝、明朝、清朝:三朝大多數(shù)時間以北京為首都的封建王朝。明清:明朝、清朝:中國建立共和之前最后的兩個封建王朝,以北京為首都,并使用同一個皇城紫禁城,建立并奠定現(xiàn)代的中國疆域。來源: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朝代?:http://114.xixik.com/chaodai/中國歷史各朝代國祚返回頂部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很難定論本來“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這個問題沒什么爭議,但近年來有些說法讓大家有些狐疑,下面嘻嘻網(wǎng)編輯部歷史組長Siwer和大家探討。閻崇年在《百家講壇》的《清十二帝疑案》中說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王朝,這個說法極其不確切。閻崇年算滿清的國祚從1616年努爾哈赤自稱“天命汗”開始,至1911年結(jié)束,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號稱大清三百年。這個算法是不符合中國史學傳統(tǒng)的。滿清作為一代王朝的歷史,比較公認的起點是1644年,即滿清入關開始,嚴格地說應該從1662年消滅南明后起算。如果把努爾哈赤自稱“天命汗”作為一個朝代的開始(且不說“天命汗”的意思并非皇帝),那么,秦朝是不是可以算600多年歷史而不是區(qū)區(qū)15年?這種算法類似于中國大學算建校時間,牽強附會。史學界公認的最長的朝代是周朝,前后800年左右。周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計790年。它分為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西周275年,東周514年。從時間上來說,周朝近八百年的時間,確實是歷史上最長的朝代。但是,西周滅亡后,東周其實是名存實亡了。還有,周朝不是我們后來所理解的大一統(tǒng)王朝。第二種說法是商朝。如果不把東周看做周朝的一部分的話,那么時間最長的就數(shù)商朝了。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是有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時間大約是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從時間上來說,554年,確實也很長。但它的起始時間并不確切,而且同周朝一樣,它也不是大一統(tǒng)王朝。我們所理解的大一統(tǒng)朝代是從秦朝開始的,那從秦朝之后,是哪個朝代時間最長呢?中國史學界一般把漢分為東西兩漢、從公元前202年建國到公元后220年滅亡,共計422年。西漢是210年,東漢是195年,中間被王莽的新朝隔斷了15年,還有玄漢2年。這樣看來,漢朝的四百多年其實不是連續(xù)的,如果考慮這一點的話,它就不能算時間最長了??此纬?,它從公元960年建立到公元1279年滅亡,共計319年。宋分為南北兩宋(實際上,從朝代劃分來說,嘻嘻網(wǎng)編輯部歷史組長Siwer個人認為宋朝不應劃為兩個朝代),總讓人覺得不是一氣呵成。再者,宋朝又和夏、遼、金同處一個時代,感覺沒有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南宋那就更是偏安一隅了。所以說它是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總不太過癮。兩漢和兩宋都不算,那么接下來就輪著大唐王朝了,它從公元618年建國到公元907年滅亡,共計289年。而唐朝雖然中間有一個武則天的“周”朝,被隔斷了15年,但中國史學界一般不認為唐朝有前唐,后唐或者西唐朝、東唐,所以,如果只考察秦朝以后,唐朝是最長的朝代。要說連綿不絕不間斷,時間還長的朝代,那還得說是明朝了。明朝自1368年朱元璋建立,到1644年崇禎帝煤山自殺,共276年,中間沒有斷過。所以,要說明朝是歷史上最長的朝代,也能說得過去。因為明朝的存在,所以清朝的268年就算不上數(shù)了,它其實只比明朝短了8年的時間。現(xiàn)在大家搞清楚了吧,周、商、漢、宋、唐、明,都可以說是時間最長的朝代,但是都要加上條件的說。另外,世界范圍內(nèi),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室——不是朝代——是日本皇室,實際傳承大概1500年了。秦朝是最短命的朝代嗎?“中國最短命的朝代”這個問題的答案更亂——也很奇怪,能拿時間衡量的一般都會很準確、沒有爭議的:如果說的是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王朝的話,最短的朝代是秦朝——15年,其次是隋朝——37年。如果說的不僅僅是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王朝,而是在中國歷史年表中出現(xiàn)過的朝代,最短的朝代是五代十國時期,五代之一的后漢,不到三年時間。如果說的不僅僅是中國歷史年表出現(xiàn)過的朝代,而是范圍更加寬泛一些,稱帝,并且有一定的疆土范圍,存在過一段時間的政權,那應該是后遼,就是跟宋、金同時期的遼國被滅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政權,存在過大約一年半。如果再寬泛一些,不被承認是一個朝代或合法政權,但的確稱帝并且有一定的疆域的,其實是袁世凱的中華帝國,83天即告覆滅。既被承認又不被承認的朝代——武則天的武周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這其實說明武則天的皇帝位是被史學界承認的,因此,也可以得出結(jié)論,這個被稱為“武周”的“周朝”應該是被史學界承認為一個朝代的。但是,有趣的是,一說到朝代,史學界卻又都認為唐朝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連前后唐都不劃分(漢朝還劃分東西兩漢、宋還劃分南北兩宋呢)。所以,武周是一個又被承認也不被承認的朝代。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持續(xù)的時間(國祚)哪個最長?以秦統(tǒng)一六國后的封建王朝起算,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為止。國祚(祚,zuò。英文:Longevity of the dynasty)(1)國運。(2)皇位。指王朝理論上應該維持的時間,與王朝實際維持時間有區(qū)別。國祚有一套嚴格的計算公式,創(chuàng)自北宋邵雍。王朝的國祚數(shù)有的時候與實際值一致,有時候大于實際值,但是不會小于實際值。中國主要朝代的國祚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共傳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統(tǒng)治者在位時稱”后“,去世后稱”帝“),延續(xù)約471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經(jīng)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600年。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chuàng)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1代38王,共計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fā)創(chuàng)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雒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共傳三帝,國祚14年。漢朝(前202—220年),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東漢(25年-220年)。西漢傳12帝,共210年;東漢傳14帝,共195年。東西兩漢國祚405年(王莽建立之新朝:公元8年十二月—公元23年10月,共歷一帝)。晉朝(265—420年),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兩晉總歷時156年,傳20帝。隋朝(581年-618年),國祚38年。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繼隋朝之后的強盛王朝,國祚289年,共21位皇帝。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歷18帝,國祚320年。元朝(1271年—1368年),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統(tǒng)一帝國,傳16帝,國祚97年。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jīng)12世、16位皇帝,國祚276年。清朝(1644—1911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共有12帝,國祚267年。按正統(tǒng)朝代存續(xù)時間(秦以后)第1名、宋朝(960-1276年)316年國祚第2名、唐朝(618-907年)289年國祚(含武周690-705)第3名、明朝(1368-1644年)276年國祚第4名、清朝(1644-1912年)268年國祚第5名、西漢(前202-公元8年)209年國祚第5名、遼朝(916-1125年)209年國祚第7名、東漢(25-220年)195年國祚第8名、晉朝(265-420年)155年國祚第9名、金朝(1115-1234年)119年國祚第10名、元朝(1271-1368年)97年國祚第11名、隋朝(581-618年)37年國祚第12名、秦朝(前221-前206年)15年國祚第13名、新朝(8-23年)15年國祚按政權存續(xù)時間(秦以后)第1名、宋朝(960-1279年)319年國祚第2名、遼朝(916-1218年)302年國祚(含西遼1124-1218)第3名、明朝(1364-1661年)297年國祚(含西吳1364-1368、南明1644-1661)第4名、清朝(1616-1912年)296年國祚(含后金1616-1636)第5名、唐朝(618-907年)289年國祚(含武周690-705)第6名、西漢(前206-公元8年)213年國祚第7名、元朝(1206-1402年)196年國祚(含蒙古1206-1271、北元1368-1402)第8名、東漢(25-220年)195年國祚第9名、晉朝(265-420年)155年國祚第10名、金朝(1115-1234年)119年國祚第11名、隋朝(581-619年)38年國祚第12名、秦朝(前221-前206年)15年國祚第13名、新朝(8-23年)15年國祚此表將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若合并則漢朝國祚為405年,然而在古代歷史學家眼里,西漢和東漢就是兩個王朝,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開國皇帝都姓劉而已。西漢和東漢之間的新朝長達15年。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僅僅是西漢景帝子劉發(fā)一脈,這就像劉備自稱他是漢皇室后裔一樣,無從考證,無從考證。歷史上記載漢朝歷史的史書分別是《漢書》和《后漢書》,西漢和東漢又稱前漢和后漢。而宋朝則是將北宋和南宋合并計算國祚319年。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到宋末帝跳海殉國,兩宋前后共有十八位皇帝,歷經(jīng)319年。歷史上并沒有南北宋一說,記載宋朝歷史的史書也僅有《宋史》一書。南宋的法定首都依然是東京開封,臨安是行在,也就是說臨安僅僅是皇帝巡行所到之地也。靖康之難后,宋徽欽二帝被擄走后,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就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登基,史稱宋高宗。高宗指的是守成令主的帝王,從謚號即可知道,后世僅把他看做中興宋朝的帝王?;饰粋鞒忻}絡清晰,毫無爭議。或許有人說了,徽欽二帝被擄走后,金國在開封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問題是張邦昌僅僅兩個多月,而當時垂簾聽政的是宋哲宗孟皇后。因此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起,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大小封建王朝雖然多達100多個,國祚超過300年的僅有一個——趙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宋朝以319年國祚成為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的封建王朝。非常有意思的是,漢朝劉秀的先祖劉發(fā)的母親,康王趙構的母親都是低微的宮女,都因為皇帝酒后唯一一次臨幸生下了他們,由此讓他們的后代延續(xù)了國祚。來源:中國歷史各朝代國祚:http://114.xixik.com/chaodai/中國主要朝代開國皇帝返回頂部開國皇帝,封建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或奠基人,是專制統(tǒng)治的象征與代表。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開始,開國皇帝約有一百人(包括割據(jù)政權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下表除了“始皇帝”為尊號外,其余的前面為廟號,謚號,后面為全名。秦漢秦始皇帝嬴政西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史記》誤記為漢高祖)新朝王莽(無廟號無謚號)東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注釋:西楚霸王項羽,自稱霸王,分封諸侯的仲裁者,但未稱帝。故不是開國皇帝。魏晉十六國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魏實際奠基者:曹操)蜀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西晉世祖武皇帝司馬炎(西晉實際奠基者:司馬懿)東晉中宗元皇帝司馬睿前趙襄宗昭文皇帝劉曜(前趙實際奠基者:劉淵)后趙太祖明皇帝石勒成漢太宗武皇帝李雄(成漢實際奠基者:李特)冉魏武悼天王平皇帝冉閔前秦高祖景明皇帝苻健(前秦實際奠基者:苻洪)后秦太祖昭武皇帝姚萇前燕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赫連夏世祖武烈皇帝赫連勃勃南北朝宋高祖武皇帝劉裕齊太祖高皇帝蕭道成梁高祖武皇帝蕭衍陳高祖武皇帝陳霸先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東魏孝靜皇帝元善見西魏文皇帝元寶炬北齊顯祖文宣皇帝高洋(實際奠基者: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北周孝閔皇帝宇文覺 (實際奠基者: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隋唐隋高祖文皇帝楊堅唐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淵五代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溫后唐莊宗光圣神閔孝皇帝李存勖(實際奠基者:太祖武皇帝李克用)后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后漢高祖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劉知遠后周太祖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郭威宋元明清北宋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南宋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趙構西夏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遼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阿保機(又名耶律億)金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顏阿骨打(又名完顏旻)[簡稱太祖武皇帝]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兒只斤·忽必烈[簡稱世祖武皇帝],(實際奠基者:元太祖武皇帝 孛兒只斤·鐵木真 即成吉思汗)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簡稱高祖武皇帝]清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簡稱太宗文皇帝](實際奠基者:清太祖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近代中華帝國洪憲皇帝袁世凱相關鏈接:中國皇帝壽命大全、中國皇帝謚號、廟號、年號大全、中國各個朝代的末代皇帝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來源:中國主要朝代開國皇帝:http://114.xixik.com/chaodai/中國歷史朝代及皇帝順序一覽表返回頂部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以及各朝所有皇帝的順序(16個朝代225位皇帝)中國皇帝列表包含中國朝代順序表及歷朝歷代皇帝姓名生卒廟號謚號,雖然算不上是史上最完整的中國皇帝列表,但是對歷朝歷代和皇帝的評價堪稱強大,值得珍藏,嘻嘻網(wǎng)編輯部歷史組勘誤。請放心轉(zhuǎn)載使用,但是請注明出處:(中國歷史朝代表:http://114.xixik.com/chaodai/)秦朝 定都:定都:咸陽 簡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zhàn)國時代后期的秦國發(fā)展起來的統(tǒng)一大國,它結(jié)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jù)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自秦始皇贏政至秦三世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滅亡。秦朝皇帝列表秦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秦朝皇帝稱謂秦朝皇帝評價嬴政(趙政)前259—前210秦始皇一統(tǒng)中國、大統(tǒng)錢字、城筑北擊、焚書坑儒、廢封立郡嬴胡亥(趙胡亥)前230—前207秦二世苛政暴政、泯性殺親、殘害忠良、天真頑劣、死于閹黨嬴子嬰(趙姓)? —前206秦三世誅殺趙高、投降劉邦、死于項羽漢朝(西漢 定都:咸陽 、東漢 定都:洛陽 )簡介:漢朝(西漢、東漢)又稱兩漢,中間被新朝短暫隔開,共經(jīng)422年,作為東方第一大帝國與西羅馬并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mào)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mào)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于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同時深深影響著多少代兒女。漢朝皇帝列表西漢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西漢皇帝謚號/廟號西漢皇帝歷史評價西漢(前漢)(前202年—8年12月)西漢·劉邦前256—前195漢高帝/漢太祖(漢高祖是誤傳)白蛇起義、楚漢之爭、建立大漢、豁達大度,從諫如流西漢·劉盈前211—前188漢惠帝/無至孝至仁、上乘父制,下盡職守、為文景之治建立基礎西漢·劉恭? —前184漢前少帝/無呂后所立、又為其所害、終生無政治績效、罷黜而死西漢·劉弘? —前180漢后少帝/無呂后所立、蕩滌諸呂時因非惠帝孫而被陳平等人廢黜西漢·劉恒前203—前157漢文帝/漢太宗與民休息、輕徭賦薄、推漢走向鼎盛奠定根基西漢·劉啟前188—前141漢景帝/無平亂固權、清靜恭儉、發(fā)展教育、打擊豪強、文景之治西漢·劉徹前156—前87漢武帝/漢世宗雄才武略、空前政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西漢·劉弗前94-前74漢昭帝/無承接父業(yè)、四夷來朝、中興穩(wěn)定、后因多病不治而死西漢·劉賀前92—前59漢廢帝/無荒淫無度、不顧社稷、霍以不看重任而在位27天被廢西漢·劉詢前92─前49漢宣帝/漢中宗巫蠱之禍、霍光擁立為皇、實現(xiàn)昭宣中興、清除霍氏西漢·劉奭前74─前33漢元帝/漢高宗純?nèi)蔚陆?、尊崇儒學、昭君出賽,漢匈言和、西漢轉(zhuǎn)弱西漢·劉驁前51—前7漢成帝/漢統(tǒng)宗湛于酒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趙氏亂內(nèi)、外家擅朝西漢·劉欣前25—前1漢哀帝/無有治國之志無治國之才、斷袖之癖、王莽篡位西漢沒落西漢·劉衎前9-6漢平帝/漢元宗一國之君無奈于王莽之陰險、迫娶王莽女、后被莽害死西漢·劉嬰4-25孺子嬰/無嬰繼位時,莽攝政,無實際權力多為傀儡、東漢亡玄漢·劉玄生不詳—25更始帝/無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一繼任即沉醉于宮廷生活關于劉玄、劉盆子:劉玄、劉盆子屬于漢朝皇帝,但既不屬于西漢也不屬于東漢。劉玄是正統(tǒng)漢朝皇帝,一般就單稱“更始帝”,有的書上有“更始朝”的說法。劉盆子不是正統(tǒng)皇帝。官方傳記里這兩人傳記是收在《后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中的,光是這個篇名就能看出算后漢(東漢)人物,但不算皇帝,只能入“傳”而非“紀”,不過在“傳”中排第一,和其他人還是略有不同。當然劉秀的東漢也沒有給他們立廟,劉秀即位祝文里面直接就是“王莽篡位,秀發(fā)憤興兵……平定天下,海內(nèi)蒙恩”,完全就跳過了更始。劉玄投靠秀赤眉軍后,劉秀下詔:“更始破敗……朕甚愍之。今封更始為淮陽王。吏人敢有賊害者,罪同大逆?!睎|漢(后漢)(25年—220年)東漢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東漢皇帝謚號/廟號東漢皇帝歷史評價東漢·劉秀前6年- 57光武帝/漢世祖平亂王莽、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jié)義、光武中興東漢·劉莊28-75漢明帝/漢顯宗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高不遜色東漢·劉炟58—88漢章帝/漢肅宗倡導儒學、厚德行政、創(chuàng)明章盛世、放縱外戚而轉(zhuǎn)危東漢·劉肇79—106漢和帝/漢穆宗掃平外戚竇氏奪回政權、親民寬政對外修和、英年早逝東漢·劉隆105——106漢殤帝/無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百日皇帝)東漢·劉祜94—125漢安帝/漢恭宗掌權后與鄧氏爭權、但委政于宦官,無所不為死于巡游東漢·劉保115—144漢順帝/漢敬宗毅七月死、政變繼位、宦官亂政、民不聊生、十九而死東漢·劉炳143—145漢沖帝/無終年三歲、宦官外戚亂政、朝廷腐敗、九江暴亂、無為東漢·劉纘138—146漢質(zhì)帝/無帝幼伶俐、繼位未年、梁翼專權后被其以毒而害、九亡東漢·劉志132—167漢桓帝/漢威宗偶然為帝、外戚宦官、放姿縱惡、百般無奈、無功而終東漢·劉宏156—189漢靈帝/無政治黑暗、賣官鬻爵、聲色犬馬、黃巾起義、官宦為王東漢·劉辯176—190漢少帝/無何家掌政、董卓廢之、行為輕搖無帝之威儀、卓害其死東漢·劉協(xié)181—234漢獻帝/無亂世之帝、形同虛設、卓死后曹代劉政、庸碌一生漢亡三國(魏、蜀、吳)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的政治、經(jīng)濟、外交,各具特色,充滿生機。184年黃巾起義后,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群雄割據(jù)紛爭,東漢名存實亡。208年的赤壁之戰(zhàn)初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建魏,東漢滅亡。此后劉備、孫權先后稱帝,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曹魏 定都:洛陽 )簡介:魏國(220年12月10日-265年2月4日),也稱曹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個政權。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xié)禪讓帝位,改漢為魏。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后追封他為魏太祖(又稱魏武帝),曹魏計曹操傳6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國家。由于曹魏在三國之中占據(jù)最大地區(qū),盤踞中原一帶,而這區(qū)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有漢室禪讓,向來被視為正統(tǒng)王朝。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chǎn)生深遠影響。后司馬炎以接受禪讓為名,代魏為晉。歷五帝,共四十六年。曹魏皇帝列表曹魏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曹魏皇帝謚號/廟號曹魏皇帝歷史評價曹操155—220魏武帝/太祖(追溢)魏國締造、褒貶不一、正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丕187—226魏文帝/高祖承接父業(yè)、魏國建立、政績頗顯、伐吳敗后大病不起曹睿204—239魏明帝/烈祖一生均于三國戰(zhàn)事中、任司馬懿為將、抵抗外敵、病死曹芳239—254魏哀帝曹爽司馬懿輔政、司馬氏開始把持魏國朝政、無為而去曹髦241—260魏廢帝識破司馬之心、創(chuàng)造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名句曹奐246—302魏元帝無權無勢之傀儡、無政績、禪讓于司馬炎、軟禁而死(蜀漢 定都:成都 )簡介:公元221年―263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帝,續(xù)漢之大統(tǒng),國號「漢」。劉備自稱為漢中山王劉勝之后,其國號“漢”意味著是東漢的延續(xù),又因其占據(jù)益州,俗稱蜀地,其政權歷史上也稱“蜀漢”,也叫“季漢”、“劉蜀”。國土在今四川東部和云南、貴州北部以及陜西漢中一帶,蜀漢懷帝時為魏所滅。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后主劉禪,共2帝,共四十三年。蜀漢皇帝列表蜀漢皇帝稱謂生卒年份(公元)蜀漢皇帝謚號/廟號蜀漢皇帝歷史評價劉備161—223蜀漢昭烈帝/烈祖建立蜀漢、弘毅寬厚、仁治天下、托孤諸葛、心神無二劉禪207—271蜀漢懷帝/仁宗平庸無能、主動投降、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東吳 定都:武昌、南京 )簡介:建安元年(196年)獻帝都許以后 ,孫策拒袁術而聯(lián)曹操,受封為吳侯。建安四年,孫策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孫策死,策弟孫權統(tǒng)眾。建安十三年孫權由吳徙治京城(今江蘇鎮(zhèn)江)?;I劃赤壁之戰(zhàn),勢力達于荊州;十五年取得嶺南 。建安十六年孫權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yè)。據(jù)有今福建、廣東、廣西、湖南的廣大地區(qū)。280年,西晉軍隊攻破東吳,吳國滅亡。東吳皇帝列表東吳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東吳皇帝謚廟東吳皇帝歷史評價孫堅156—191吳武烈帝東漢末期名將、吳國奠基人、打仗勇猛命喪戰(zhàn)場孫權182—252吳大帝十五而立、穩(wěn)固江東、政治能家、晚年昏庸濫殺無辜孫亮243—260會稽王生性聰慧、謀殺專權孫綝失敗、帝位被廢、淪為會稽王孫休235—264吳景帝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東吳繁榮、好文、征西失敗孫和224—253吳文帝無多大政治作為、但是為人好善、后因諸葛氏自殺孫皓242—284吳末帝初位尚賢、而后殘暴驕盈、好酒色、東吳自此而亡西晉(東晉 定都:洛陽 、西晉 定都:南京 )簡介: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tǒng)朝代之一,分為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期。263年司馬昭發(fā)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為“晉公”,滅蜀后進爵為晉王。265年其子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稱“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共傳四帝五十二年。五胡十六國,晉室南渡,瑯邪王司馬睿在建業(yè)重建東晉,共傳十一帝一百零四年,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注:公元291年西晉爆發(fā)八王之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潁、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晉自五馬渡江天下遂分為二)西晉皇帝列表西晉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西晉皇帝謚號/廟號西晉皇帝評價西晉·司馬懿179—251晉宣帝/炎追封、曹魏任職創(chuàng)汗馬功勞、司馬氏族奠基晉之基礎西晉·司馬師208—255晉景帝/炎追封、以父于戰(zhàn)場廝殺、西晉奠基者之一西晉·司馬昭211—265晉文帝/炎追封、消滅蜀漢取曹自代、奠基西晉直接人物西晉·司馬炎236—290晉武帝/世祖奉輩開晉、消滅東吳、結(jié)束三國紛爭、其非賢明君主西晉·司馬衷259—306晉惠帝/德宗癡呆昏庸、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亂發(fā)生、政變后背毒死西晉·司馬熾284—313晉懷帝/內(nèi)政動亂、匈奴南侵發(fā)永嘉之禍、舉國衰敗、劉聰毒害西晉·司馬鄴300—317晉愍帝/國運衰落、民不聊生、出城降劉后被劉害、西晉告亡東晉皇帝列表東晉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東晉皇帝謚號/廟號東晉皇帝歷史評價東晉·司馬睿276—322晉元帝任用王導、移都江南、王馬共治天下、江南重建晉室東晉·司馬紹301—325晉明帝自小聰慧、見之長安與日、平定王敦之亂、鞏固基業(yè)東晉·司馬衍321—342晉成帝比較平庸、欲借外戚庾亮樹己之風、雖無建樹晉也安定東晉·司馬岳322—344晉康帝在為兩年、重用庾泳、庾翼、無任何政治建樹、早亡東晉·司馬聃343—361晉穆帝年幼繼位又褚太后主政、桓溫驅(qū)除庾氏、在為十七而亡東晉·司馬丕341—365晉哀帝在為四年即病死、無任何政治建樹、中信道士不老仙丹東晉·司馬奕342—386晉廢帝桓溫借故逼褚廢帝、被逼出宮降海西公、為保身安屈辱東晉·司馬昱320—372晉簡文帝溫廢帝后而立、一切以溫是從、形同傀儡在位兩年病亡東晉·司馬曜362—392晉孝武帝略有作為、值桓溫亡東晉危機過、被宮女用被子悶死東晉·司馬德宗382—419晉安帝愚蠢無為、權落旁人、親政桓玄失敗、劉掌權、桓自立東晉·司馬德文385—421晉恭帝在劉裕的策劃下繼位又在其的威逼下禪位,東晉告亡隋朝(定都:長安、東都:洛陽)簡介:隋朝之盛世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空前絕后,當時社會是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此時的中華帝國國泰民安、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甲兵強銳,威動殊俗,幅員萬里。有隋文帝開創(chuàng)的“開皇之治”。 大隋天子于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禪讓,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長安為都,后來又新建大興城為京師、以洛陽為陪都,實行東西兩京制:西京長安、東京洛陽。隋朝結(jié)束了南北朝對峙和五胡亂華的社會局面,于589年,揮師南下,滅了長期割據(jù)南方的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tǒng)一中國?!灸媳背浚ü?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歷史時期,不是朝代,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分裂,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朝皇帝列表單獨成為專題,在此處不再羅列。轉(zhuǎn)自【嘻嘻網(wǎng)中國歷史朝代】,原文地址:http://114.xixik.com/chaodai/隋朝皇帝列表隋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隋朝皇帝謚號/廟號隋朝皇帝評價楊忠507—568隋武元帝(追謚)/太祖西魏權臣之一、十二大將軍隨國公。楊堅541—604隋文帝/高祖建立隋朝、精心治國、隋朝從此進入統(tǒng)一、興盛的局面楊廣604—618隋煬帝/世祖?zhèn)ゴ笈c罪惡并存、“河巡科藏”、在江都宇文化及所害楊昭584—606隋成帝/世宗本為太子還未登基即病死,后其子恭帝繼位后加以追尊楊侑605—619隋恭帝/無煬出游命其守長安、李淵攻長安后立其為帝后廢之楊浩不詳—618隋隆帝/無宇文化及弒煬帝后而立,實為傀儡后被其廢楊侗不詳—619隋哀帝/無煬出游命其守洛陽,煬亡后由王世充立一年后被王所廢唐朝(定都:長安,東都:洛陽,唐代都城為長安、洛陽,合稱「兩京」)簡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國公李淵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首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后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朝歷經(jīng)21位皇帝(含武則天),共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唐朝連同隋朝被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是相繼于秦漢之后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jié)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shù)一數(shù)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xiàn)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唐朝滅亡后,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唐朝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唐朝皇帝廟號唐朝皇帝歷史評價李淵566—635唐高祖7歲世襲唐國公、滅隋統(tǒng)一最快的開國皇帝,成就大唐興旺李世民599—649唐太宗卓越君王、貞觀之治、將大唐推向高峰、奠基頂峰基礎李治628—683唐高宗坐享漁翁之利繼承大統(tǒng)、永徽之治、唐三代后武王女主顯現(xiàn)李顯656—710唐中宗柔軟無能、何事都取決于其母武皇太后、無大作為被廢李旦662—716唐睿宗三讓天下:武后、中宗、玄宗、一生安分平淡與世無爭武則天(武曌)624—705周武皇中國唯一女皇帝、縱橫天下二十年、女中豪杰武則天李顯(重祚)705—710唐中宗他、他還有她,竟然都可以稱之為六味地黃丸李重茂695—不詳唐殤帝韋太后臨朝稱制,相王李旦執(zhí)掌政務,無實權后被廢李旦(重祚)695—不詳唐睿宗唐睿宗李旦兩次登基三讓天下 最后讓出個太平盛世李隆基685—762唐玄宗開元盛世而后又安史之亂、寵信楊貴妃、明君和昏君矛盾體李亨711—762唐肅宗安史受命、被尊為帝、用郭子儀李光弼趁內(nèi)亂平定安史李毅726—779唐代宗登基后安史之亂平息后,計殺李輔國,經(jīng)歷吐蕃戰(zhàn)事李適742—805唐德宗政績平常、親撰中醫(yī)文獻、寫罪己詔向天下坦白錯誤李俑761—806唐順宗隨遇而安不爭強好勝、勇敢面對政治現(xiàn)實李純778—820唐憲宗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創(chuàng)大唐中興、與太宗、玄宗齊名李恒795—824唐穆宗縱情享樂、毫無節(jié)制、懼死求生、三是而立即死李湛810—827唐敬宗政治無為、比穆宗有過之無不及在位兩年后被宦官謀殺李昂809—840唐文宗政治黑暗,官宦爭斗不斷,文宗形同傀儡,抑郁而死李炎814—846唐武宗武宗滅佛、崇道棄佛、斯是如此倒也實現(xiàn)會昌中興李怡810—859唐宣宗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謂之小太宗李漼859—873唐懿宗沉湎玩樂、任相不明、愛慕虛榮、不惜官賞、驕淫奢侈李儇862—888唐僖宗聽任官宦、黃巢起義建立大齊、其人躲在四川七年李曄867—904唐昭宗聰明又才能、分形唐朝形勢、只可惜挽救已經(jīng)無力回天李祝892—908唐哀帝哀帝當國、朱全忠不忠篡位、自此大唐滅亡、后被其弒殺宋朝(北宋 定都:開封 、南宋 行在:臨安 )簡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jù)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因為皇室姓趙,又稱作趙宋。北宋歷167年,南宋歷153年,兩宋共有18帝(趙匡胤天下趙光義坐 趙光義子孫天下匡胤子孫坐)。北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繁榮的王朝。而此時也有西夏、大理、吐蕃、契丹、女真并存,也給宋朝的穩(wěn)定帶來了不利的影響。960年由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到1127年靖康之難,被稱為北宋,定都開封。宋王朝的建立,結(jié)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國又歸于統(tǒng)一,但由于與宋同時代的遼、金、西夏等國的強大,使北宋政權一直處于外族的危脅之中。1127年,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繼位重建宋朝,史稱南宋(1127年——1279年),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金朝和大理為并存政權。最后的中國:最強軍事的蒙古征服了最強經(jīng)濟的大宋?!疚宕畤坎⒎侵敢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xiàn)的十個割據(jù)政權: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統(tǒng)稱十國。關于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說為:北宋滅亡北漢時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說為,五代十國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轉(zhuǎn)自【嘻嘻網(wǎng)中國歷史朝代】,原文地址:http://114.xixik.com/chaodai/宋朝皇帝列表宋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宋朝皇帝廟號宋朝皇帝評價北宋(960—1127年)北宋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北宋皇帝廟號北宋皇帝評價趙匡胤927—976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創(chuàng)立大宋國、勵精圖治整治江山趙匡義939—997宋太宗燭光斧影、不善武功、晚年教循規(guī)蹈矩,致積貧積弱趙恒998—1022宋真宗治理有方國日益堅固完善社會經(jīng)濟繁榮,史稱咸平之治趙楨1010—1063宋仁宗仁義著稱、全民偶像、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趙曙1032—1067宋英宗頗有政治才能、英年早逝而有志無力、政治手段較成熟趙頊1048—1085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但操之過快而失敗、勵精圖治做好國君趙煦1076—1100宋哲宗繼續(xù)推行變法,國雖稍有起色,但最終仍以失敗而告終趙佶1082—1135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瘦金書法自成一體、坐井觀天趙桓1100—1156宋欽宗優(yōu)柔寡斷、反復無常、與其父皆遭遇靖康之難而亡南宋(1127-1279年)南宋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南宋皇帝廟號南宋皇帝評價趙構1107—1187宗宋高宗偏安臨安為南宋、重用秦檜,殘害岳飛,政治平庸趙眘1127—1194宋孝宗南宋能力最強、最杰出、最節(jié)儉的皇帝且很長壽趙惇1147—1200宋光宗昏庸、體弱多病、無治國安邦之才又聽信讒言趙擴1168—1224宋寧宗賠款求全、在位期間均是碌碌無為之輩趙昀1205—1264宋理宗本非皇子但乃皇族、死后頭顱被割制成器具、一生無為趙禥1240—1274宋度宗昏庸無能、沉迷美色、南宋從此岌岌可危、面臨滅亡趙(xiǎn)1271—1323宋恭帝賈似道當權、元軍進攻其被俘、被派往西藏后成高僧趙昰1269—1278宋端宗元進犯其南逃、閩粵港都有其之身影、后病死葬于江門趙昺1272—1279宋末王流亡政府海豐被擊垮、文天祥被俘、昺跳海而亡、宋亡大理國(定都:大理)簡介:中華王朝,與宋朝并存的國家之一,大理國位于今日中國境內(nèi)的中古時代的一國,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xiàn)在的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qū),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shù)地區(qū)。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國,定都羊苴咩城,改國號曰大理。由于歷史資料的匱乏,人們對大理國的了解比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xiàn)在的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qū),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shù)地區(qū)。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滅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興智。大理國(包括后理)維持了22世,達300余年。至元代忽必烈滅大理國后,鑒于段氏的力量強大,仍命段氏為大理國總管,繼續(xù)統(tǒng)治大理地區(qū)達百余年。大理國皇帝列表大理國皇帝稱謂生卒年份(公元)大理國皇帝廟號大理國皇帝評價段思平893—944文武帝大理國締造者、厲行改革、勵精圖治、發(fā)展生產(chǎn)段思英944—945文經(jīng)帝宮廷政變、在位僅一年被廢為僧、其人昏庸無所作為段思良?—951文成帝大理建國前功名顯赫、后發(fā)起宮廷政變、逼侄遜位段思聰?—968廣慈帝子承父業(yè)、立高氏為帝、宋國初立、以宋國發(fā)展關系段素順?—985應道帝繼位不久、大理東部叛亂、應道帝派兵鎮(zhèn)壓段素英?—1009昭明帝信佛教刺文著述《傳燈錄》舉行開科取士,比較賢明段素廉?—1022宣肅帝在位期間無所為段素?。俊?026秉義帝不樂為帝,后禪位為僧開啟了皇帝禪位出家的先例段素真?—1041圣德帝效仿其父禪位給其孫、自己出家為僧段素興?—1044天明帝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素興在位,荒淫日甚、被廢段思廉生卒不詳孝德帝被擁立為帝、楊氏叛亂其無力平反、分封高氏、實力減段廉義?—1080上德帝楊義貞叛亂、其被弒殺、高氏平反另立新君段壽輝生卒不詳上明帝高氏所立、觀星相后禪位于段正明自己出家為僧而自安段正明生卒不詳保定帝在位期間被專權的高升泰所廢其自立、前大理以此告終段正淳生卒不詳文安帝高繼帝位后病死、將江山交還給段氏,段正淳因此被立段正嚴生卒不詳宣仁帝勤政愛民、外交能者、在位39年后禪位出家為僧段正興生卒不詳正康帝子承父業(yè)、繼位后被權臣高氏所控制、一生無為段智興生卒不詳攻極帝奉佛興建寺廟、朝夕焚咒、不理國事、國力有所衰落段智廉生卒不詳亨天帝對佛教感興趣,曾派人到宋朝求大藏經(jīng)1465部存放段智祥生卒不詳神宗廣納賢才、發(fā)展農(nóng)業(yè)、治國有方、信篤佛法出家為僧段祥興生卒不詳孝義帝蒙古南侵、其出兵抵抗大敗、死后傳位其子段興智生卒不詳天定賢王大理末代皇帝、效忠元朝、后被任命成為大理總管西夏國(定都:銀川)簡介:中華王朝,與宋朝并存的國家之一,西夏是由黨項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政權。拓拔思恭占據(jù)夏州(今陜北地區(qū)的橫山縣),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其統(tǒng)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nèi)蒙古以及陜西的部分地區(qū),其疆域方圓數(shù)千里,東盡黃河,西至 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西夏國皇帝列表西夏國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西夏國皇帝廟號西夏國皇帝歷史評價李元昊1004—1048夏太祖立西夏學宋治國、立軍政制、晚年肆意誅殺、縱情享樂李諒祚1047—1067夏毅宗親政后實行改革,使西夏漢化、連年對宋用兵,后修好李秉常1061—1086夏惠宗未能親政無任何國策、西夏積弱際北宋入侵、憂憤死李乾順1084—1139夏崇宗親政后采取聯(lián)遼抗宋的策略,遼被金滅后,又聯(lián)金抗宋李仁孝1124—1193夏仁宗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科舉制尊崇儒學、西夏鼎盛李純佑1177—1206夏桓宗以附金和宋為國策、鐵木真進軍西夏、1206年,暴卒李安全1169—1211夏襄宗昏庸無能、破壞金夏關系、后齊王李遵頊政變將其廢止李遵頊1162—1226夏神宗夏狀元、破壞經(jīng)濟、民怨四起、野心又大、傳位其子李德旺1181—1226夏獻宗前朝政策不當、無力挽救、西夏岌岌可危李現(xiàn)不詳—1227夏末帝即位僅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其投降被殺,西夏亡遼國(幽州、上京)簡介:中華王朝,遼國(公元907年~1125年)或稱遼國、大遼、契丹,簡稱遼,是中國五代十國兩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tǒng)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916年改元神冊,改渤海國為東丹國,立其子耶律倍為東丹王,后為遼的藩屬。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并定都于此)稱帝,定國號為“遼”,后被漢高祖劉知遠擊退,定都,983年蕭太后(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曾復更名“大契丹”,1066年遼圣宗耶律隆緒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遼末,遼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遼共同抗金,后被遼滅。遼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耶廝不) 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后遼,最后東遼滅后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亡后,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斯翰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后西遼,后被元朝(蒙古)所滅。遼朝的復國史:北遼、西遼、東遼、后遼、后西遼遼國皇帝列表遼國皇帝稱謂(漢名)生卒年份(公元)遼國皇帝廟號遼國皇帝歷史評價大遼·耶律耨里思生卒不詳遼肅祖唐代契丹迭剌部領袖(遼太祖追封)大遼·耶律薩剌德生卒不詳遼懿祖多次冒箭矢與室韋交戰(zhàn)、遼太祖追崇他為莊敬皇帝大遼·耶律勻德寔生卒不詳遼玄祖遼太祖追崇大遼·耶律阿保機872—926遼太祖南征北戰(zhàn)、建立北方遼國、締造契丹、功不可沒大遼·耶律德光902—947遼太宗促進契丹經(jīng)濟和發(fā)展、一心想爭霸中原后病死大遼·耶律倍899—900遼義宗丹東王、沒有做皇帝、其子繼位后追封他為義宗文獻帝大遼·耶律阮918—951遼世宗成立南北樞密院、晚年政治腐敗、后被殺害大遼·耶律璟931—969遼穆宗帝位不穩(wěn)、后期殘暴、醉酒喪命大遼·耶律賢948—982遼景宗重用漢官、政治官吏、遼進入中興階段大遼·耶律隆緒971—1031遼圣宗文化修養(yǎng)較高、整治國家也較為有利、促進遼國發(fā)展大遼·耶律宗真1016—1055遼興宗政治沒有多大的建樹、奢靡逸樂大遼·耶律洪基1032—1101遼道宗廣印佛經(jīng)興建寺塔勞民傷財、社會矛盾激化遼國轉(zhuǎn)衰大遼·耶律浚生卒不詳遼順宗太子位被廢、貶為庶人、其子繼位后以天子之禮追封大遼·耶律延禧1075—1128天祚帝天下兵馬大元帥后承接帝位、遼國末代皇帝、為金滅北遼·耶律淳1062—1122遼宣宗即位北遼,降遼天祚帝為湘陰王,奉表于金國乞為附庸北遼·耶律雅里生卒不詳順文帝本梁王、征戰(zhàn)中其他兄弟被俘、眾人擁他為帝北遼·耶律術烈生不詳—1123遼英宗雅里死后被人擁護為帝、后被亂兵殺死、北遼亡西遼·耶律大石1087—1148遼德宗本為節(jié)度、遼亡后修生養(yǎng)息、準備恢復遼朝、后失敗西遼·耶律夷列生卒不詳遼仁宗感天后還政于他、死后令其妹監(jiān)國西遼·耶律直魯古生卒不詳文顥帝由承天后執(zhí)政,承天后被殺后繼位被迫讓位后病死西遼·屈出律生卒不詳憫文帝受文顥帝收留,見西遼大勢已去自立為皇、值西遼滅亡金國(黑龍江白城、北京、開封)簡介:中華王朝,金國(公元1115年-1234年)是兩宋時期以女真族為主體建立的政權。創(chuàng)建者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國先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鎮(zhèn)),后遷都燕京(今北京),滅掉北宋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金國歷經(jīng)九帝,共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時東北到今日本海,南到淮河、秦嶺一線,西至今甘肅省,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金國皇帝列表金國皇帝稱謂(漢名)生卒年份(公元)金國皇帝廟號金國皇帝歷史評價完顏阿骨打1068—1123金太祖建立金國、對宋和好對蒙痛恨、開始發(fā)展金國全局完顏吳乞買1075—1135金太宗繼承兄業(yè)、發(fā)動靖康之變、滅掉北宋完顏亶1119—1150金熙宗用漢官、非偽齊、統(tǒng)律法、晚年宮廷矛盾后被殺死完顏亮1122—1161金廢帝宮廷政變殺熙宗自立為帝、攻南宋時世宗自立、其被廢完顏雍1123—1189金世宗起兵反抗自立為帝、總結(jié)教訓、改革金國、比較賢明完顏璟1168—1208金章宗繼承祖父仁政、實現(xiàn)女真封建化、后期戰(zhàn)爭頻頻轉(zhuǎn)弱完顏永濟1513—1213衛(wèi)紹王柔弱鮮智能、政治日益腐敗、蒙古迅速強盛、后被殺死完顏珣1163—1224金宣宗斷交西夏、求和蒙古、不顧國運侵南宋、三面受敵完顏守緒1198—1234金哀宗繼位后力挽狂瀾只可惜無力回天,蒙古追殺、金始亡完顏承麟?—1234金末帝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從繼位到死亡不足一個時辰元朝(定都:大都)簡介: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統(tǒng)治全國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兒子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國號大元,傳五世十一帝,享國祚98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1218年蒙古滅西遼,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國,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滅大理, 1279年崖山海戰(zhàn)擊敗南宋殘余勢力,元朝最終統(tǒng)一中國。統(tǒng)治地區(qū)西到新疆東部,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緬甸北部,北至西伯利亞南部,越過貝加爾湖(一說直到北冰洋),東到鄂霍次克海。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jiān)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商品經(jīng)濟和海外貿(mào)易較繁榮。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xiàn)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北伐所推翻。其殘余勢力退居漠北,與明軍對峙,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1635年四月,哈爾余部額哲與母親蘇泰太后向后金獻元朝傳國玉璽投降,元朝正式結(jié)束。元朝皇帝列表元朝皇帝稱謂(漢名)生卒年份(公元)元朝皇帝廟號元朝皇帝歷史評價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1227元太祖讓世界聞風喪膽,究竟是一代天驕?還是一代屠夫?孛兒只斤拖雷汗1193—1232元睿宗窩闊臺繼位后其為監(jiān)國、子忽必烈追封、矯勇善戰(zhàn)孛兒只斤窩闊臺汗1186—1241元太宗擴張國土、南北西征、忽必烈繼位后追尊為太宗孛兒只斤貴由汗1206—1248元定宗母歸政在位期間收服吐蕃全境、此后新疆歸入大元版圖孛兒只斤蒙哥汗1208—1259元孝宗雷長子、攻俄羅斯、滅大理滅南宋、元朝大疆初定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1294元世祖攻打日本、印度、緬甸、發(fā)展經(jīng)濟、元朝之名始于該帝奇渥溫鐵穆耳1265—1307元成宗整頓軍政、免除江南稅收、社會壓力緩和、平息戰(zhàn)亂孛兒只斤海山1281—1311元武宗元朝逐漸強大、是一位明主、打印錢鈔、物價上漲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1320元仁宗元朝賢明君主、固定中國固有版圖、大舉改革、元強盛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3—1323元英宗以儒治國、頒布元朝大元通制、南坡之變被殺也孫鐵木兒1276—1328泰定帝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寧、也出現(xiàn)暴亂、軟硬政策平反孛兒只斤阿速吉八生卒不詳天順帝與元文帝爭天下、后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不知所蹤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1332元文宗知樞密院事燕鐵木兒發(fā)動政變,謀立其為帝較有政為孛兒只斤和世梀1300—1329元明宗文宗兄、文宗遜位迎接他時又將其害死孛兒只斤懿璘質(zhì)班1326—1332元寧宗文宗為贖罪傳位于明宗次子就是元寧宗43天后病死氏同上妥歡貼睦爾1320—1370元惠宗爆發(fā)紅巾軍起義、元雖勝但因起義勢力大、元退居漠北愛猷識理答臘1338—1378元昭宗勢力還是很強大,已經(jīng)退居漠北、中原之地與其無關脫古思帖木兒1378—1388元平宗想恢復元朝勢力和失地、只可惜無力回天、后被部將殺明朝(定都:南京、朱棣遷都:北京)簡介: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是為明太祖。同年以“驅(qū)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進行北伐,明軍攻占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滅亡。明初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1421年(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順天府(今北京),南京應天府改為留都。明朝疆域達1100多萬平方公里,包括內(nèi)陸兩京十三省、東北、新疆東部、西藏、南海諸島、今緬甸北部、西伯利亞東部等地,并曾在東南亞舊港等地設有羈縻管理機構,影響力波及整個亞洲和非洲東岸。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首次在臺灣島設立行政機構一府兩縣(東寧府,下轄天興、萬年兩縣)正式管理臺灣全島,臺灣收歸中國版圖。明朝經(jīng)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屬于發(fā)達階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權強化,皇帝大權獨攬。宣德以后,皇權開始削弱,權力在內(nèi)閣與宦官之間爭奪。從明朝晚期開始,西方伴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宗教改革,科技發(fā)展很快。與此同時,中國也涌現(xiàn)了徐光啟,宋應星,徐霞客,馮夢龍等一大批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西學也隨著一批傳教士來到中國,為東西文化的交流開辟了窗口與機會,中國傳統(tǒng)科學技術進入了最后的加速發(fā)展階段。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明朝年號/廟號明朝皇帝歷史評價朱元璋1328—1398洪武/太祖他的歷史地位不如唐宗宋祖 但是卻光復了漢室、濫殺功臣朱允炆1377—?建文/惠宗重用文人實行改革惠民政策重視農(nóng)桑后靖難之變被趕朱棣1360—1424永樂/成祖(原廟號“太宗”)清君側(cè)除建文、創(chuàng)永樂盛世、遷都北京、建紫禁皇城朱高熾1378—1425洪熙/仁宗在位十個月后病死、與民生息發(fā)展明朝經(jīng)濟,改變大明走向朱瞻基1398—1435宣德/宣宗御駕親征叛軍,得勝而歸、發(fā)展明朝全局、染病而亡朱祁鎮(zhèn)1427—1464正統(tǒng)/英宗年少輕狂隨意,御駕親征北狩,土木之變被俘,復辟廢殉葬朱祁鈺1428—1457景泰/代宗代兄監(jiān)國卻竊國登基為帝、英宗回國拒不還政還拘禁朱見深1447—1487成化/憲宗英宗復辟后立其為皇太子、政績比較突出、賢明君主也朱祐樘1470—1505弘治/孝宗勤于政事、驅(qū)除奸臣、明朝再度中興盛事朱厚燳1505—1521正德/武宗以嫡子繼位、國運減弱、淫亂而無子嗣朱厚熜1507—1566嘉靖/世宗前期大有所為、后期迷戀仙丹、不問朝政、嚴嵩當國朱載垕1537—1572隆慶/穆宗貞靜仁義、隆慶開關解除海禁、內(nèi)閣斗爭明顯朱翊均1563—1620萬歷/神宗李太后、高拱、張居正輔佐下中興、后期怠政轉(zhuǎn)危朱常洛1582—1620泰昌/光宗廢礦稅、餉邊防、補官缺,一月天子,紅丸案暴斃朱由校1605—1627天啟/熹宗木匠皇帝,錯生帝王家,天才變昏君,魏忠賢閹黨當?shù)乐煊蓹z1611—1644崇禎/思宗勤政鏟除客魏,清新寡欲不放縱,優(yōu)柔寡斷愛猜忌,國破家亡自縊朱由崧1607—1646弘光/安宗崇禎自縊后在南京建立南明小王朝、滿清千刀萬剮凌遲處死朱聿鍵1602—1646隆武/紹宗想一舉恢復明朝,只可惜無力回天、后被清兵所害朱聿鐭1605—1647紹武/文宗在廣州被擁立為帝、一個月后被清兵害死,葬于越秀區(qū)朱由榔1602—1646永歷/昭宗在肇慶監(jiān)國兵敗逃到緬甸、后被吳三桂害死于云南清朝(定都:盛京,后入關遷移北京)簡介:公元1636年~1911年,一說1616年建立,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滿清,簡稱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后金開始建都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1621年遷都遼陽,1625年遷都沈陽(改稱“盛京”)。1911年(清宣統(tǒng)三年),辛亥革命爆發(fā)。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宣統(tǒng)帝正式下詔退位,清朝滅亡。清朝共歷經(jīng)十二帝,統(tǒng)治全國268年。1636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占北京,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清軍入關打敗大順農(nóng)民軍,遷都北京,以盛京為陪都,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tǒng)治者。入關后20年時間里,清朝先后滅亡大順、大西和南明等政權。通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大屠殺等,剃發(fā)令剿滅漢族中的血性和反抗。將華夏民族中積極血性的精神文化從本質(zhì)上剝離,歪曲,無限擴大中華文明中消極,墮落,奴婢思想,從前華夏民族驕傲自信被清政府奴化得只剩下卑躬屈膝。就這樣,清朝創(chuàng)造了一個少數(shù)民族成功統(tǒng)治多數(shù)民族整整兩百多年的人類奇跡,也是中國及漢民族的屈辱歷史。至十八世紀中葉,清朝經(jīng)濟發(fā)展有所增長,被部分史學家吹捧成“康乾盛世”,這只是相比清朝無能治理比較而言的“盛世”,與之前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政治開明,“仁宗盛治”的言論寬松,經(jīng)濟發(fā)展完全不可相提并論??滴跄觊g乘著鄭氏集團衰敗占領臺灣,并與俄國簽訂不平等失地條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在文化上,康乾時期打著修書旗號編撰《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實則乘機焚毀大量書籍檔案。在政治上專制的極端化,對內(nèi)思想的禁錮文字獄,對外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清朝對中華民族的禍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的絆腳石,導致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稱頌的朝代。清朝皇帝列表清朝皇帝名字生卒年份(公元)皇帝年號/廟號清朝皇帝歷史評價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62天命/太祖含七恨反明、建立起后金、奠基清朝基業(yè)掘了漢人的墓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天聰/太宗隨著父親南征北戰(zhàn)、廢議政制實現(xiàn)一人獨尊、建立清朝國號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順治/世祖在叔父多爾袞的幫助之下入主中原、為情所困出家為僧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康熙/圣祖平三藩、復臺灣、創(chuàng)下皇帝在位之最、打勝仗卻割地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雍正/世宗九龍奪嫡勝出、整治官吏、一生勤政銜接所謂康乾盛世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乾隆/高宗一生寫詩四萬余首、六下江南、自封十全老人,退而不休太上皇愛新覺羅颙琰1760—1820嘉慶/仁宗清朝由盛轉(zhuǎn)衰、鴉片開始流向中國、社會矛盾開始強化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道光/宣宗清朝鴉片橫行、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清朝變得貧弱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咸豐/文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圓明園被毀、死于避暑山莊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同治/穆宗無所作為早逝、在位時由其母垂政、清朝逐漸走向滅亡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光緒/德宗思想進步、奮發(fā)圖強、采用變法、無奈被西后遏制、后軟禁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宣統(tǒng)/無廟號末代皇帝、辛亥革命爆發(fā)、被迫遜位、后成滿州傀儡、被改造關于中國歷朝歷代皇帝列表的說明皇帝的謚號、廟號、年號最初的時候,廟號使用是很嚴格的,最初的定位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因此在商,周,漢朝只有出類拔萃者才有廟號。而廟號的泛濫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特別是五胡十六國這些彈丸之國都敢隨意稱祖,宗。從隋唐開始,絕大多數(shù)皇帝都有自己的廟號了。那怎么區(qū)分“廟號”、“謚號”、“年號”呢?一般說:凡稱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廟號(唐太宗),凡稱某某帝的便是謚號(隋煬帝),明清兩代凡稱某某帝和某某皇帝的是年號(萬歷皇帝、乾隆皇帝)?!局u號】唐朝以前的皇帝一般都只稱“謚號”,因為之前皇帝的謚號很短,如:劉恒,謚號“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史稱“漢文帝”;司馬炎,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楊堅,謚號“文皇帝”,廟號“高祖”,史稱“隋文帝”。【廟號】唐朝以后皇帝的謚號很長,一般稱廟號。如:李世民,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廟號“太宗”,史稱“唐太宗”;唐以后謚號字數(shù)慢慢變長,到了清朝都二十幾個字,什么功德圣明好詞全給加上亂七八糟一大堆,謚號已經(jīng)無法被記住也無法客觀表達了,所以改用廟號來稱呼了。不過在這期間,也有稱謚號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廟號是“玄宗”,謚號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時為了避諱玄燁(康熙帝)因而唐玄宗又被稱為“唐明皇”。而且北宋做出規(guī)定:不立惡謚,只作美謚、平謚。因此像趙佶這樣的昏君,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圣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史稱“宋徽宗”?!灸晏枴棵鞒腥~后,帝王的稱號又有所改變,明清兩代,皇帝幾乎是一帝一年號,所以也習慣直接用年號稱呼。比如:萬歷皇帝、崇禎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謚號長得令人發(fā)指,謚號和廟號死了才有,年號可以稱當朝,實在是方便。關于朝代的前綴“前”、“后”、“西”、“東”、“北”、“南”其實當時是沒有區(qū)別的,就是叫漢、晉、宋,只是后世的史學家為了便于區(qū)分而加的。當時朝代的人絕對不會自稱“西漢”、“東漢”的。都是根據(jù)都城地理上的區(qū)分。劉邦在西安建立的政權叫做西漢,劉秀在洛陽建立的政權叫做東漢;司馬昭建都洛陽的政權叫做西晉,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即位,延續(xù)晉政權叫做東晉;在趙匡胤在開封建立的政權叫做北宋,趙構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叫做南宋。版權聲明:嘻嘻網(wǎng),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xié)議,轉(zhuǎn)載請附上出處鏈接和本聲明。本文鏈接:http://chaodai.xixik.com/(中國歷史朝代)來源:中國歷史朝代及皇帝順序一覽表:http://114.xixik.com/chaodai/正史:二十四史返回頂部“二十四史”是指中國歷史上各朝代撰寫的,并且被歷朝列入正史的是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的統(tǒng)稱。中國有十八個朝代,為何卻有二十四史呢?“二十四史”記事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起于漢武帝時誕生的《史記》,終于清乾隆時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總計一共有三千二百一十三卷,大約有四千萬的字,都是統(tǒng)一的用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而成的史書?!妒酚洝?、《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舊唐書》、《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共3229卷(或3249卷),共約4000萬字。嘻嘻網(wǎng)編輯部歷史組將“二十四史”每部書的書名,成書朝代及作者如下:序號書名作者今本卷數(shù)1史記西漢·司馬遷1302漢書東漢·班固1003后漢書南朝·范曄1204三國志西晉·陳壽655晉書唐·房玄齡等1306宋書梁·沈約1007南齊書梁·蕭子顯598梁書唐·姚思廉569陳書唐·姚思廉3610魏書北齊·魏收11411北齊書唐·李百藥50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5013隋書唐·魏徵等8514南史唐·李延壽8015北史唐·李延壽10016舊唐書后晉·劉昫等200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225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7420宋史元·脫脫等49621遼史元·脫脫等11622金史元·脫脫等13523元史明·宋濂、王袆等21024明史清·張廷玉等332來源:嘻嘻網(wǎng)歷史朝代http://114.xixik.com/chaodai/“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在三國時期,社會上就有了三史之稱。而這三史歷來都是指《史紀》《漢書》和東漢劉珍所編撰的《東觀漢記》,而在范曄的《后漢書》出現(xiàn)之后,就取代了《東觀漢記》成為三史之一。唐朝以前往往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后漢書》合稱為“三史”。后來又加入了陳壽的《三國志》,稱為“四史”或“前四史”。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和《晉書》,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合稱為“十三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和《隋書》?!笆贰碧瞥瘜ξ鳚h以來所修十三部紀傳體史書的合稱。到了宋朝這一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上《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就又形成了“十七史”之說。到明代后,又增加《宋史》、《遼史》、《金史》和《元史》合稱之為“二十一史”。再清朝的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再加上前先的各史,就是“二十二史”。后又增加《舊唐書》,變成“二十三史”。在編撰《四庫全書》的過程之中,學者又從《永樂大典》之中輯錄出來《舊五代史》,經(jīng)過乾隆皇帝的欽定,也被列入正史,到此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到四十九年,由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古代最完整的一次大規(guī)模匯刻。不久又增入《舊唐書》、《舊五代史》,經(jīng)乾隆皇帝欽定為“二十四史”?!岸氖贰辈缓宕鷼v史,近人趙爾巽主編的《清史稿》書成后,并入“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其后又添入近人柯劭忞撰寫的《新元史》,終成“二十六史”。“二十四史”被尊為“正史”?!端鍟そ?jīng)籍志》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班固)、馬(司馬遷),以為'正史’。”遂有“正史”之說。“二十四史”皆屬紀傳體史書,即以人物為中心,著重記述有關人物的生平事跡,歷史事件附見于人物紀傳中。紀傳體主要有紀、表、志、傳四種體例:“紀”(或曰“本紀”)逐年記載帝王在位的國家大事;“表”扼要臚列紛紜復雜的的大小史實;“志”(或曰“書”、“考”)專項記錄各項典章制度;“傳”(或曰“列傳”)集中描摹歷史人物生平;《史記》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種“世家”,系紀和傳的結(jié)合體。四種體例相輔相承,互為補充,共同展現(xiàn)出一幅恢宏壯闊的歷史長卷。正史和信史的區(qū)別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對歷史的詳實記錄,有別于古代私家編撰史書,即所謂野史。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說法。中國的信史靠譜嗎? 本是野史的第一信史《史記》“正史”一詞最早見于阮孝緒《正史削繁》,有正史之名,始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因紀傳體《史記》、《漢書》之書,以帝王(本紀)為綱,故稱正史。至清乾隆四年修《四庫全書》,確定《史記》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統(tǒng)紀傳體史書為正史。而其間的“三史”、“四史”、“七史”、“十一史”、“十三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都可稱作正史,《二十五史》之中,字數(shù)最少的史書是《陳書》,大約20萬字;字數(shù)最多的是《清史稿》,大約500萬字。《明史·藝文志》又分為紀傳、編年二體,所謂正史,為各朝政府為前朝所編修史書,二十五史皆為紀傳體,無編年體。信史是指有紀錄的歷史,為與史前史相對的概念。即人類開始使用文字之類可確實辨認其意涵之媒介,以記錄現(xiàn)象以后的歷史。各地人類發(fā)明文字的時間都有不同,所以信史沒有一個適用于各地的特定時間。最早步入信史時期的是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不過,作為一個泛稱,信史通常指公元前4000年以后的時期。簡單來說,石器時代(前250萬年-前4000年)就是史前史時期,青銅器時代(前4000年-各地不同時期完結(jié))以后就是信史時期。舉個例,中國夏朝目前為止未有同時期文字記載,故夏朝是史前史。商朝人使用甲骨文,故商朝是信史。綜上所述,信史就是使用文字或者符號記述下來的歷史,而正史是在記錄下來的歷史中官方編纂的歷史,所以可以說正史肯定是信史,信史囊括正史,但是信史不一定是正史。來源:正史:二十四史:http://114.xixik.com/chaodai/中國歷史“朝”和“朝代”的差異返回頂部中國朝代(Dynasty)與世界其他地區(qū)不同,“朝”與“朝代”的區(qū)別在于”朝”是當時就有的觀念,中文所謂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者政權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 ” 的觀念。如孔子說過“丈于朝”,因此“朝”就類似現(xiàn)在所說的“國家”(但國在中國古代有時指“朝”,有時指“諸侯國”,有時指“周邊小國”);“朝代”則是后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 是古代官方為了區(qū)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春秋戰(zhàn)國不是朝代,是歷史時期,最明顯的就是“魏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一個“朝”(國家),而是由三國、晉朝、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自居作為劃分標準。但為什么“秦朝”與“秦國”不算在一起呢?很簡單,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成為天下共主者才敢稱朝,而古人認為稱朝與稱朝前是不一樣的,所以秦朝統(tǒng)一后稱”朝”了,而秦還未稱朝前就是秦國,春秋戰(zhàn)國諸國也沒有稱朝,當時唯一的朝是周王室;西漢亦同,劉邦雖早已是漢王,但在稱朝前并不被認為是漢朝的一部分。夏商周也跟秦漢的狀況一樣,他們在還沒稱朝前雖已是獨立政權,但因為還沒成為天下共主也沒稱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歷史都只從推翻前朝成為共主後開始算。在魏晉南北朝開始,不管是否統(tǒng)一天下都敢稱朝了。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準,所以往往會有“朝代”的時間與“朝(國家)”的國祚重疊的情形,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還有南朝中的宋齊梁陳、北朝中的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跟漢朝的西漢、新、玄漢、東漢等,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疊,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朝”在現(xiàn)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tǒng)治政府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xiàn)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tǒng)治政權的過程 ?!俺贝硪环N正統(tǒng),用于指代一段時期?!皣?,則是代表該時期的割據(jù)政權。而后世史學家在修史的時候,也只會使用正統(tǒng)政權的紀年。在大分裂時期(420年—589年)被合稱為“南北朝”。出身于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tǒng)。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奉南朝為正統(tǒng)。在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東晉十六國,唯有東晉被視為朝代,而十六國卻只被稱為國。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梁唐晉漢周)被視之為朝代,其余十國卻不能享受這種待遇。再比如與宋朝同期并存的遼、金、西夏等,在習慣被稱為遼國、金國、西夏國,也是出于站在宋朝正統(tǒng)的角度。而蒙元乃系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權,故將遼、金與宋一視同仁,分別修《宋史》、《遼史》、《金史》。到明朝建立,驅(qū)逐韃虜,華夏光復,自然不愿意承認遼、金等異族政權的正統(tǒng)地位。但是,宋朝滅亡到大明建立,又存在一個華夏政權的空擋時期,又無奈承認了蒙元的正統(tǒng)。再至滿清時期,由于也是少數(shù)民族入主華夏,而為使?jié)M清政權更具正當合法性,有意提高遼、金的地位,于是又再次恢復了遼、金的正統(tǒng)地位。同為分裂時期的并存政權,卻為何有如此之別呢?這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正統(tǒng)觀念的體現(xiàn)。在中國古人的天下觀念中,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故而,正統(tǒng)的政權也只能有一個。這在大一統(tǒng)時期,自然不會有太大的爭議。而一旦處於分裂時期,就會出現(xiàn)所謂的正統(tǒng)之爭。自秦創(chuàng)皇帝為正統(tǒng),劉漢代秦,曹魏代漢,司馬晉代魏,劉宋代晉,蕭齊代宋,蕭梁代齊,陳代梁,隋代北周,唐代隋,后梁代唐,后唐代后梁,后晉代后唐,后漢代后晉,后周代后漢,北宋代后周,南宋代北宋,元朝代南宋,明朝代元朝,清朝代明朝。 來源:嘻嘻網(wǎng)歷史朝代http://114.xixik.com/chinese-dynasties/來源:中國歷史“朝”和“朝代”的差異:http://114.xixik.com/chaodai/中國歷史朝代疆域返回頂部中國歷代疆域指的是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期間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國疆域自遠古以來不斷演進變化,從《尚書·禹貢》九州開始直到唐朝極盛時疆域被認為是中國疆域原型。至元朝時不僅統(tǒng)一中國,西藏地方從此正式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明朝滅掉察合臺汗國,領土疆域達到歷代極盛。中華民國時期為秋海棠地圖,1946年外蒙古公投決定獨立,自此中國疆域從秋海棠變成“雄雞”至今。1、夏朝(210萬平方公里,包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蘇,陜西的一部分)2、商朝(320萬平方公里,以現(xiàn)在的河南為中心,還包括陜西江蘇的剩余土地,遼寧,甘肅,湖南,浙江,重慶和四川的一部分,還有許多臣服于商的屬國,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3、周朝(340萬平方公里,基本與商差不多,在遼寧和重慶四川的范圍更大)周滅商前,周族活動于黃河上游(今陜西、甘肅一帶)。周武王滅紂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鎬(今陜西西安附近),后遷洛邑。4、秦朝(360萬平方公里,還包括整個寧夏并包括重慶全部和更大的幾乎整個四川的土地,東晉各諸侯國的國土總合與西周基本相同)5、漢朝(在兩漢最頂盛的時代,由西漢武帝和西漢宣帝、東漢光武帝、東漢明帝打下了驚人的國土?,F(xiàn)在朝鮮的幾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亞相當大的土地都在漢的西域都護府范圍中,還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貴的大片土地,遼寧的全部土地也在漢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內(nèi)蒙也有相當大的土地在漢的治內(nèi),估約國土為1040萬平方公里。東漢后期出現(xiàn)嚴重縮水,失去了云貴和內(nèi)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喪失殆盡,國土應為890萬平方公里。6、三國(魏:530萬平方公里,所有的長江以北的漢人地區(qū)和在新疆甚至中亞的土地,也包括朝鮮的少量土地和內(nèi)蒙的土地)(吳:240萬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越南北方。)(蜀:170萬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緬甸的極北方。)7、晉朝(西晉國土為920萬平方公里。在云貴兩地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鮮的土地縮小了。但略增加了內(nèi)蒙的土地)8、南北朝(國土為935萬平方公里,增加了幾乎所有剩余的內(nèi)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9、隋朝(國土為840萬平方公里,突厥占領了甘肅和寧夏相當大的土地,云南和貴州也正走向獨立,喪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鮮的國土)10、唐朝(強盛時的唐國土大的非常驚人,比現(xiàn)在中國少黑龍江和西藏與云南,多了中亞的大片土地,大半個蒙古國和俄貝加爾湖,共1240萬平方公里,在數(shù)十年后竟縮為1030萬平方公里,安史之亂后更是縮為800萬平方公里,可謂史上巨大的縮水。)11、宋朝(國土為460萬平方公里,與現(xiàn)在中國比沒有新疆,甘肅,寧夏,內(nèi)蒙,整個東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貴和臺灣。)12、元朝(國土為1680萬平方公里,國土包括整個中國和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當是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13、明朝(國土最大時,比現(xiàn)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內(nèi)蒙古全部和東三省小半土地,俄羅斯極少土地。共710萬平方公里。后來大為縮水,喪失西藏新疆和東北臺灣,到滅亡時只剩下350萬平方公里。)14、清朝(國土1310萬平方公里,整個中國和外蒙和俄羅斯及中亞的一些土地,論大小算是中國各朝代第二)來源:中國歷史朝代疆域:http://114.xixik.com/chaodai/中國歷史朝代年表(英文版)返回頂部A Brief Chronology of Chinese HistoryDynastyYearsCapitalCurrent LocationXia dynasty2070–1600 BC(1)Anyi,(2)Yangcheng(1)Xia County, Shanxi,(2)Dengfeng, HenanShang dynasty1600–1046 BC(1)Hao,(2)Yin(1)Shangqiu,Henan,(2)Anyang,HenanZhou dynastyWestern Zhou dynasty1046–771 BCHaojingXi'an, ShanxiEastern Zhou dynasty770–256 BCLuoyiLuoyang, HenanSpring and Autumn period771-476 BCLuoyiLuoyang, HenanWarring States period476-221 BCLuoyiLuoyang, HenanQin dynasty221–206 BCXianyangXianyang, ShanxiHan dynastyWestern Han dynasty206 BC– 23 ADChang'anXi'an, ShanxiEastern Han dynasty25-220 ADLuoyangLuoyang, HenanThree KingdomsWei220-265 ADLuoyangLuoyang, HenanShu221-263 ADCheng DuChengdu, SichuanWu222-280 ADJiangyeNanjing, JiangsuWestern Jin dynasty265-316 ADLuoyangLuoyang, HenanEastern Jin dynasty and Sixteen KingdomsEastern Jin dynasty317-420 ADJiankangNanjing, JiangsuSixteen Kingdoms304-439 AD--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Song420-479 ADJiankangNanjing, JiangsuQi479-502 ADJiankangNanjing, JiangsuLiang502-557 ADJiankangNanjing, JiangsuChen557-589 ADJiankangNanjing, JiangsuBei Wei386-534 AD(1)Pingcheng,(2)Luoyang(1)Datong, Shanxi,(2)Luoyang, HenanDong Wei534-550 ADYeLinzhang,HebeiBei Qi550-577 ADYeLinzhang,HebeiXi Wei535-556 ADChang'anXi'an, ShanxiBei Zhou557-581 ADChang'anXi'an, ShanxiSui dynasty581-618 ADDaxingXi'an, ShanxiTang dynasty618-907 ADChang'anXi'an, Shanxi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Liang907-923 ADBianKaifeng, HenanTang923-936 ADLuoyangLuoyang, HenanJin936-946 ADBianKaifeng, HenanHan947-950 ADBianKaifeng, HenanZhou951-960 ADBianKaifeng, HenanTen Kindoms902-979 AD--Northern Song dynasty960-1127 ADKaifengKaifeng, Henan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ADLinanHangzhou, ZhejiangLiao dynasty916-1125 ADHuangduBairin Right BannerWestern Xia1038-1227 ADXing Qing FuYinchuan, NingxiaJin dynasty1115-1234 AD(1)Huining,(2)Zhongdu, (3)Kaifeng(1)A'cheng, Heilongjiang,(2)Beijing,(3)Kaifeng, HenanYuan dynasty1271-1368 ADDaduBeijingMing dynasty1368-1644 ADBeijingBeijingQing dynasty1644-1912 ADBeijingBeijing中國各個朝代用英文怎么說?中國歷史朝代的英語翻譯?中國朝代英文對照表來源:中國歷史朝代年表(英文版):http://114.xixik.com/chaodai/中國歷史概況返回頂部詳細歷史年表 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中國4000年歷史發(fā)生在一天 會是怎樣子?中國歷史究竟是幾千年?中國有確切依據(jù)的信史自商朝算起約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4000年,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4700年,因此中國人常說的5000年歷史是存疑的。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指從有文字發(fā)明時起算,在那之前則稱為「史前時代」;而中國文字記載的歷史始于商朝,夏商周斷代工程耗資千萬,歷時4年卻遭受質(zhì)疑頗多,夏朝是否存在是存疑的,商朝已經(jīng)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社會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tǒng)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民主共和思想推翻帝制成立中華民國。由經(jīng)濟形態(tài)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民構成,私有制、商業(yè)活動發(fā)達。周朝時商業(yè)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mào)易和庶民的自由貿(mào)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nóng)、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nóng)業(yè)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為主要生產(chǎn)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yè)經(jīng)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yè)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商壟斷。除了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以及商業(yè)貿(mào)易也有很大的發(fā)展。早在漢朝絲路的開通,促進了東亞 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mào)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貿(mào)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宋代時出現(xiàn)了紙幣;元代時因為全面開通了商旅的關卡而導致與中亞的商業(yè)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朝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fā)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mào)易發(fā)展迅猛。在中華大地上各民族誕生、發(fā)展、戰(zhàn)爭,融合,華夏各族人民開疆擴土,共同締造的多民族國家,孕育出獨特的中華文化。傳說中的炎帝與黃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他們都是起源于陜西中部渭河流域的部落領袖。《國語》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渭河支流,今陜西關中中部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渭河支流,今陜西關中西部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后來為了爭奪領地,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zhàn),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后稱為“漢人”,唐朝以后又稱為“唐人”,自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權威不再,早期分封的諸侯們成為了國中之國,摩擦不斷,互相征伐。正是這樣的亂世誕生了中國文化歷史上最為璀璨的,是中國最精彩的時代——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春秋戰(zhàn)國時相媲美,春秋戰(zhàn)國是華夏民族的青年時期,那么的有激情,聰慧,勇敢。秦漢時期,不僅基本奠定了以漢族為中心的中原王朝的疆域規(guī)模,而且開創(chuàng)了將中華大地上漁獵文明區(qū)、游牧文明區(qū)和農(nóng)耕文明區(qū)“混而為一”的大一統(tǒng)先河。秦漢陸續(xù)在今新疆地區(qū)設置西域都護府,在西北的羌地設護羌校尉,在東北烏桓地區(qū)設護烏桓校尉,在今廣西、云南、貴州、海南等地設置郡縣,歷史上第一次把這些邊疆民族地區(qū)納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版圖之內(nèi),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一統(tǒng)的政治格局。從此“統(tǒng)一”成為中國2000多年歷史長河里的主旋律——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漢重武,漢武帝時期更是發(fā)出了“犯我強漢,雖遠必誅”的豪邁之音。漢朝滅亡后,中國陷入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分裂割據(jù),待晉取代魏一統(tǒng)中國,八王之亂又使北方陷入混亂亂,五胡亂華異族融于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也造成了經(jīng)濟重心南移。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隋朝的建立結(jié)束魏晉南北朝長達300多年的戰(zhàn)亂,在民族大遷徙和大融合基礎上建立了比漢朝疆域更為廣大、民族更為眾多的統(tǒng)一格局。唐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國力強大、文化先進,增強了周邊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成了“胡越一家”盛況的出現(xiàn)。這個時期,唐朝先后統(tǒng)一東突厥和西突厥,并設立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管理軍政要務。對其他民族地區(qū),唐朝也都設置了大量的羈縻府、州,有的還直接設置道、府、州,予以有效管轄。唐朝統(tǒng)一領導和治理下的各民族蓬勃發(fā)展,促進了唐朝國力的強盛和疆域的擴大。宋朝雖然先后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遼金夏長期并立,但各民族之間的互相聯(lián)系與交往十分密切。遼、金、西夏、大理等少數(shù)民族政權大力吸收了漢族中原宋王朝的統(tǒng)治經(jīng)驗和政治制度,融入大量中原文化的元素。“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泵晒抛迦胫髦性群鬁绲粑飨模?,大理等,建立蒙元,崖山海戰(zhàn)后,南宋滅亡,中國再次亡國,中國歷史第一次被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元朝結(jié)束了自唐末以來長期的混亂局面,但是蒙古人并未像別的入侵少數(shù)民族那樣積極學習中原文化,反而大搞種族歧視,民族矛盾日益加劇,導致農(nóng)民起義頻發(fā)。1368年,紅巾軍將領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后北伐驅(qū)逐元廷攻占北京取代元朝統(tǒng)治。女真族崛起建立后金,后改為清取代明朝后,中國再次被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滿清將中央集權發(fā)揮到極致,平定蒙古三部,準噶爾部、大小和卓等,少數(shù)民族不再有政權割據(jù),各民族都統(tǒng)一在中央管轄之內(nèi),奠定今日中國版圖的基礎。在東北抗擊沙俄的侵略,但是卻開始了勝利割地的先河。元清兩次外族入侵,是中國的兩次大后退,把宋明本來欣欣向榮的資本主義萌芽,被蠻族活生生的拉回到了奴隸社會,本來培養(yǎng)多代的開明知識分子全部被一幫流氓虐殺,社會重新歸零,悲哀。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從沿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腐朽的清王朝在內(nèi)外夾擊下迅速潰敗。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簡稱“中國”,“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國號。當然在中國人眼中中國最輝煌的時代是漢唐,然而中國最精彩的時代是春秋戰(zhàn)國、魏晉、明朝晚期,這幾個時代國家雖然不強盛,但是文化自由,思想交融。來源:中國歷史概況:http://114.xixik.com/chaodai/手機版請訪問中國朝代順序表中國朝代順序表時差中國行政區(qū)劃中國旅行證美國州名親戚關系圖個人所得稅計算器中美時差對照表朝代歌天干地支對照表生男生女中國大學改名大全國民經(jīng)濟行業(yè)分類與代碼兒童疫苗接種表十二時辰色盲檢查圖朝代順序表美國歷任總統(tǒng)名單24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服裝尺寸對照表全世界國家和地區(qū)世界各國國旗大全IATA代碼十二生肖順序EVUS節(jié)日大全美國航空母艦全國車牌歸屬地查詢中國皇帝順序表百家姓域名大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美國歷任總統(tǒng)名單美國副總統(tǒng)赴美生子利與弊赴美生子誠實簽攻略赴美生子價格赴美生子保險赴美生子醫(yī)院赴美生子醫(yī)生月子中心還是DIY美寶需要哪些證件?國民經(jīng)濟行業(yè)分類新舊對照表國民經(jīng)濟行業(yè)分類美國護照申請赴美生子要多少錢中國綠卡美國第一夫人中國歷朝歷代皇帝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中國大學名單美國總統(tǒng)排行榜服裝尺寸中國旅行證更換攻略印花稅稅率世界各國GDP排名中英時差對照表赴美生子費用血型遺傳規(guī)律表國家和地區(qū)代碼表麥當勞優(yōu)惠券美國國務卿美國入境中國護照免簽證美國護照亨氏護照指數(shù)赴美生子流程赴美生子機構哪家好生個美國寶寶后悔了揭秘美國簽證泰坦尼克號赴美生子航班出入境通行證赴美生子好處和弊端赴美產(chǎn)子美國憲法修正案第14條美國最偉大的總統(tǒng)美國13個州QS世界大學排行榜去美國生孩子美國憲法修正案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社會安全號碼獨立宣言美國出生紙美國月子中心費用國旗大全中國古代朝代更替時間表朝代 起止年代(公元) 創(chuàng)始人/掌權人 都城夏 前2100年-前1600年 啟 陽城商 前1600年-前1100年 湯 亳→殷西周 前1100年-前771年 武王 鎬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周平王 洛邑春秋/戰(zhàn)國 前770年-前221年 / 洛邑秦 前221年-前206年 始皇(嬴政) 咸陽西漢 前202年-8年 高祖(劉邦) 長安新 8年-23年 王莽 長安東漢 25年-220年 光武帝(劉秀) 洛陽三國(魏) 220年-265年 曹丕 洛陽三國(蜀) 221年-263年 劉備 成都三國(吳) 229年-280年 孫權 建業(yè)西晉 265年-316年 武帝(司馬炎) 洛陽東晉 317年-420年 元帝(司馬睿) 建康十六國 304年-439年 / 洛邑南朝 宋 420年-479年 劉裕 建康齊 479年-502年 肖道成 建康梁 502年-557年 肖衍 建康陳 557年-589年 陳霸先 建康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拓跋圭 平城→洛陽東魏 534年-550年 元善見(高歡立) 鄴西魏 535年-557年 元寶炬(宇文泰立) 長安北齊 550年-577年 高洋 鄴北周 557年-581年 宇文覺 長安隋 581年-618年 文帝(楊堅) 大興唐 618年-907年 高祖(李淵) 長安五代十國 907年-960年 / /北宋 960年-1127年 太祖(趙匡胤) 開封南宋 1127年-1279年 高宗(趙構) 臨安遼 916年-1125年 耶律阿寶機 上京西夏 1038年-1227年 李元昊 興慶金 1115年-1234年 完顏阿骨打 中都元 1271年-1368 世祖(忽必烈) 大都明 1368年-1644年 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清 1644年-1840年 世祖 - 順治(福臨) 北京中國從古到今詳細的古代朝代更替順序包括國號、都城和起止時間∶1、原始社會五帝(僅僅是部落聯(lián)盟首領,非真正的帝王)約前2528年-前2029年(約500年)創(chuàng)立者∶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都城∶不詳2、先秦時期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創(chuàng)立者∶禹都城∶不詳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創(chuàng)立者∶湯都城∶商丘,洛陽,鄭州,安陽周朝∶西周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創(chuàng)立者∶周武王(姬發(fā))都城∶西安,洛陽東周王朝∶前770年 -前221年(549年)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295年)戰(zhàn)國∶前475年 -前221年(254年)創(chuàng)立者∶周平王(姬宜臼)都城∶洛陽3、秦漢時期秦朝∶前221年-前206年(16年)創(chuàng)立者∶秦始皇嬴政都城∶咸陽、西安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5年)創(chuàng)立者∶西楚霸王項羽都城∶徐州漢朝∶西漢∶前202—公元8年11月(210年)創(chuàng)立者∶漢高祖劉邦都城∶西安東漢∶25年-220年(195年)創(chuàng)立者∶光武帝劉秀都城∶洛陽新朝∶公元8年12月-23年10月(16年)創(chuàng)立者∶建興帝王莽都城∶西安玄漢王朝∶23年10月-25年(2年)創(chuàng)立者∶更始帝劉玄都城∶西安4、三國兩晉南北朝三國∶220年-280年(60年)魏∶220年-265年(45年)創(chuàng)立者∶魏文帝曹丕都城∶洛陽蜀∶221年-263年(42年)創(chuàng)立者∶漢昭烈帝劉備都城∶成都吳∶222年-280年(58年)創(chuàng)立者∶吳大帝孫權都城∶南京晉朝(266年-420年)西晉∶265年-316年(51年)創(chuàng)立者∶晉武帝司馬炎都城∶洛陽,西安東晉∶317年-420年(103年)創(chuàng)立者∶晉元帝司馬睿都城∶南京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成漢,前涼,后趙,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涼,南涼,南燕,西涼,胡夏,北燕,北涼,冉魏,西燕,西蜀(后蜀)∶304年-439年(135年)創(chuàng)立者∶多政權存在都城∶多政權存在南北朝∶420年—589年(169年)南朝∶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南朝·宋∶420年-479年(59年)創(chuàng)立者∶劉裕都城∶南京南朝·齊∶479年-502年(23年)創(chuàng)立者∶蕭道成都城∶南京南朝·梁∶502年-557年(55年)創(chuàng)立者∶蕭衍都城∶南京南朝·陳∶557年-589年(32年)創(chuàng)立者∶陳霸先都城∶南京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創(chuàng)立者∶拓跋珪都城∶大同,洛陽北朝·東魏∶534年-550年(16年)創(chuàng)立者∶元善見都城∶安陽北朝·西魏∶535年-557年(22年)創(chuàng)立者∶元寶炬都城∶西安北朝·北齊∶550年-577年(27年)創(chuàng)立者∶高洋都城∶安陽北朝·北周∶557年-581年(24年)創(chuàng)立者∶宇文覺都城∶西安5、隋唐時期隋朝∶581年-619年(38年)創(chuàng)立者∶隋文帝(楊堅)都城∶西安,洛陽唐朝前期∶618年-690年(72年)創(chuàng)立者∶唐高祖(李淵)都城∶西安武周∶690年-705年(15年)創(chuàng)立者∶神圣皇帝(武則天)都城∶洛陽唐朝中后期∶705年-907年(202年)創(chuàng)立者∶唐中宗(李顯)都城∶洛陽6、五代十國∶891年-979年(89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前蜀,后蜀,楊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創(chuàng)立者∶多政權存在都城∶開封,洛陽7、宋元時期宋∶960年-1279年(320年)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創(chuàng)立者∶宋太祖(趙匡胤)都城∶開封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創(chuàng)立者∶宋高宗(趙構)都城∶杭州8、遼金夏遼朝∶916 年-1125年(210年)創(chuàng)立者∶耶律阿保機都城∶上京西遼∶1124年-1218年(94年)創(chuàng)立者∶耶律大石都城∶上京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190年)創(chuàng)立者∶李元昊都城∶興慶金朝∶1115年-1234年(120年)創(chuàng)立者∶完顏阿骨打都城∶中都,開封大理國∶前大理∶937年-1094年后大理∶1096年-1253年(316年)創(chuàng)立者∶段思平都城∶云南大理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66年)創(chuàng)立者∶鐵木真都城∶大都元∶1271年-1368年(98年)創(chuàng)立者∶元世祖忽必烈都城∶大都北元∶1368年—1402年(35年)創(chuàng)立者∶ 元昭宗都城∶大都9、明清時期明朝明∶1368年-1644年(277年)創(chuàng)立者∶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南京南明∶1644年-1662年(19年)創(chuàng)立者∶明安宗朱由崧都城∶北京清朝后金∶1616年-1636年(21年)創(chuàng)立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都城∶赫圖阿拉清前期∶1636年-1840年(205年)創(chuàng)立者∶清太宗皇太極都城∶北京10、近代時期清末∶1840年-1912年(73年)都城∶北京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38年)創(chuàng)立者∶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都城∶北京,南京,重慶11、新中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今創(chuàng)立者∶毛澤東都城∶北京擴展資料∶從夏朝到清朝,中國經(jīng)歷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國的王朝更是多的讓人眼花繚亂。國號的分類主要有六類。一、以部落名為國名:以族名為國名在中國上比較常見。夏朝、商朝、周朝都是以部落為名的。二、以地名為國名:在周朝時的諸侯國最常見,比如陳、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國號。三、以姓為國號:戰(zhàn)國初期的趙、魏、韓這三國就是典型的以姓為國號。四、以原封號為國號:開國皇帝在未登基前,有過封號后來就以封號為國號。比如:曹丕在稱帝前世襲魏王,當皇帝后就以魏為國號。比如劉邦受封漢中王,司馬炎受封晉王,楊堅襲父爵隨國公,李淵襲父爵唐國公、后又受封唐王等。南朝的劉宋、蕭齊、蕭梁、南陳更是齊刷刷保持這樣的規(guī)律,劉宋武帝即位前為宋王、蕭齊武帝即位前為齊王、蕭梁武帝即位前為梁王、南陳武帝即位前為陳王;夏,五代時期定難軍節(jié)度使李彝興(李彝殷)被北宋封為夏王,后來李繼遷叛宋,又被遼封為夏王,故國號為夏,史稱“西夏”;其實封號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五、從文化角度確定的國名:國號都寄托了某種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話“大哉乾元”。元為首,為剛。而“大明”在《易經(jīng)》中,表示光明周而復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詩經(jīng)》中是歌頌周文王的功業(yè)。清又是五行屬水,水克火,明屬火。是從五德文化角度上確定的。六、繼承(山寨)歷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國名:唐朝時,武則天自認為是周平王的少子姬武的第40代子孫,改唐為周,史稱“武周”。五代時的代北沙陀族人李存勖以忠于唐朝自居,故滅梁后以唐為號,史稱“后唐”;郭威自稱為周朝虢叔后裔,故國號為周,史稱“后周”;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繼承女真族完顏部建立的金;劉姓皇帝甭管跟劉邦有無血統(tǒng)關系就喜歡繼承漢朝的國號。這些無非是顯示皇族的歷史悠久和血統(tǒng)高貴。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歷史年表一、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之常用版本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二、中國古代,近現(xiàn)代順序表順口溜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殘黃有五代,伶官舞后莊,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禎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tǒng),民國廢末黃,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nèi)戰(zhàn),五星紅旗揚。三、中國歷史順口溜之“歷代開國皇帝”夏禹商湯周武王,秦朝始皇漢劉邦,東漢劉秀都洛陽;三國曹丕、孫權及劉備,兩晉司馬炎和睿;隋朝文帝是楊堅,唐朝高祖是李淵;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坐龍庭;元朝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基業(yè);明朝太祖朱元璋,1368把元亡;皇太極,清朝立,以上都是開國帝。四、中國歷史順口溜之“重要年代記憶”公元前二十一,奴隸夏朝就建立;商朝建在前十六,十一武王建西周;公元前770,東周建在洛邑城;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令;公元前221,秦滅六國大一統(tǒng);陳勝吳廣209,農(nóng)民起義美名留;202年西漢建,154年七國亂;138和119,張騫兩次西域走;西域都護60年,以上都在公元前。來源 | 網(wǎng)絡